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,老年朋友们虽已步入退休生活,但仍可能面临家庭琐事、健康担忧、社交减少等多重精神压力。适度压力犹如良剂,能促人心系生活,保持热忱;然而,过度压力恰似暗疾,悄然侵蚀身心,危害康健。需把握压力之度,守护身心安宁。
很多老年朋友觉得自己阅历丰富、身体底子好,往往忽视这些压力带来的异常信号,等到小问题演变成大困扰,才追悔莫及。所以,老年朋友们平时要多留意自身状态,尤其是睡前出现的不适症状,这很可能是焦虑症发出的 “预警”。
老年朋友睡前出现哪些表现可能与焦虑症有关?
1、 难以入睡,思绪纷飞正常情况下,老年朋友经过一天的活动,睡前身体会逐渐放松,容易进入睡眠状态。但如果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后,大脑却像 “放电影” 一样,反复思考家庭琐事、子女生活、自身健康等问题,越想越精神,辗转反侧 1-2 小时仍无法入睡,就需要警惕了。这种难以入睡、思绪不受控制的情况,是焦虑症常见的表现之一,长期如此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。
2、 夜间易醒,醒后难眠有些老年朋友虽然能顺利入睡,但夜间却会毫无缘由地频繁醒来,比如每晚醒来 3 次以上,而且醒来后很难再次进入深度睡眠,只能睁着眼睛等到天亮。这并非单纯的睡眠质量差,很可能是焦虑情绪在作祟。焦虑会使大脑处于轻度兴奋状态,即使在睡眠中,也容易被微小的外界刺激或内心的不安唤醒,进而打破正常的睡眠节律。
人在平静状态下,睡前心率会逐渐放缓,身体也会保持稳定状态。可若老年朋友在睡前经常感到心跳加快、心慌不安,甚至能清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,同时还伴有手心、脚心出汗的情况,就需要重视了。这种睡前心悸、出汗的症状,多是由于焦虑情绪引发身体的应激反应,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,长期忽视可能会加重焦虑症状,还可能对心血管健康造成影响。
睡前本应是情绪平和、准备休息的时刻,但部分老年朋友却会在睡前突然感到莫名的恐惧、不安,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过度担忧,比如害怕自己生病给子女添麻烦、担心生活中出现意外等。同时,还可能伴随情绪低落,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失去热情,觉得生活没有乐趣。这种异常的情绪状态,也是焦虑症的典型信号,若不及时调节,会逐渐影响日常生活心态。
如果老年朋友目前没有出现以上任何一种异常症状,那真是值得庆幸,说明当前的精神状态和睡眠质量都比较好。但仍不能掉以轻心,日常保养必不可少。
建议老年朋友们秉持规律作息,每日于固定时刻就寝与起身。如此,可助力身体构建稳定的生物钟,维持良好的生理节律,益于身心健康。饮食宜选清淡、易消化之物,如蔬菜、水果、粗粮等。它们清爽可口,利于消化。同时,睡前应避免摄入过多油腻、辛辣食物,以免加重肠胃负担。也可以适当进行轻度运动,像散步、打太极等,既能锻炼身体,又能释放压力,对维持心理健康很有帮助。
老年朋友们的身心健康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基石,虽然大家经历了岁月的沉淀,心态相对平和,但也并非能完全抵御焦虑情绪的侵袭。如果在生活中发现自己睡前经常出现难以入睡、夜间易醒、心悸出汗或莫名恐惧等异常情况,一定要提高警惕,不要觉得 “忍一忍就过去了”。建议及时和家人沟通自己的感受,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,通过科学的方式调节情绪、改善睡眠,让晚年生活更加舒心、安康。
睿迎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